安靜離職 (Quiet Quitting)
2022年職場新術語【安靜離職】,代表的是對抗過度努力的職場文化,表示雇員以最消極的姿態完成工作,對於晉升或加薪不做過多努力。在這之後,又有哪些職場趨勢熱門詞呢?就讓我們來看看。
職場趨勢一: 安靜度假 (Quiet Vacationing)
近期興起的職場趨勢為【安靜度假】,是指員工在不主動請假的情況下,假裝工作但實則休息。舉凡在遠距工作狀態下,員工在度假之地完成工作,卻不告訴任何人;或是假裝回電郵或在非上班時間回訊息,營造自己在工作或加班的假象;或是出公差事情提早辦完卻不回公司。
這樣的趨勢其實是僱員在回擊工作繁重即使有假也無法休的悲哀。如果無法好好休假,只好用這種方式自己在工作間喘息,以達工作生活相互平衡。
職場趨勢二: 最低限度星期一 (BMM, Bare Minimum Monday)
【最低限度星期一】是要降低周日晚上要上班的焦慮,在一周的開端不要安排過多計畫,給自己太大壓力,相反的為了抵抗Monday Blue,可以在周一早上安排一些Light活動,這樣其實並不會阻礙一周的生產力。
職場趨勢三: 安靜解雇 (Quiet Firing)
【安靜解雇】號稱是雇主對抗安靜離職的員工,所採取的非常手段,舉凡像是冷凍員工讓他們覺得不被重視和重用,或是刻意刁難,讓員工自動離職,藉以擺脫表現不如預期的員工或是縮減人事成本。
職場趨勢四: 安靜招聘 (Quiet Hiring)
【安靜招聘】講白點就是多塞工作給員工,讓員工覺得獲得新的工作技能機會,這樣公司就不用另外招聘新員工。外包也是其中一種安靜招聘方式,這種階段性的任務,公司就不用特別去招募全新員工增加人事成本。不過公司最好在安靜招募時溝通好員工新角色的職責和管理範圍,而員工也可以趁機溝通晉升或加薪,藉以達到雙贏局面。
職場趨勢五: 模仿裁員 (Copycat layoffs)
疫情後各大科技公司頻傳裁員潮,因此老闆們有樣學樣也開始裁員,稱作【模仿裁員】。不過這中間過程,公司並未審慎評估,真正必須裁掉的員工到底有多少? 或許在經濟不景氣時覺得裁員可以減少人事成本,但相對的解僱員工本身就是公司資產的損失,更遑論之後經濟復甦需要擴大招募時,新進人員的薪水也不一定比較低。
職場趨勢六: 職涯緩衝 (Career Cushioning)
在裁員潮或經濟不景氣時期,員工開始有危機意識,無論是更新履歷準備應徵新工作、學習第二專長或工作技能、進而開創副業經營斜槓,都是為了可能隨時被裁員或工作轉換做準備,這樣一段轉職緩衝期稱作【職涯緩衝】。
如果這時候可以學習與工作相關的新技能,並隨時保持與其他領域的朋友聯繫,對於轉換工作將大有裨益。
職場趨勢七: 猛烈應徵 (Rage Applying)
在現有工作感到挫折或不開心,被逼到狗急跳牆時,就會瘋狂灑履歷找下一份工作,這種現象就是【猛烈應徵】。
猛烈轉職有好有壞,壞處時每個職位都有其難處,比如雷包同事或情緒化的主管,告別老東家不代表這些情況不復見。但好處時,多元的求職有時候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。
職場趨勢八: 轉職衝擊 (Shift Shock)
新工作不如預期,一切並非想像中的美好,就稱為【轉職衝擊】,但新工作難免有磨合期,可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適應。
職場趨勢九: 迴旋鏢員工 (Boomerang Employees)
【迴旋鏢員工】其實就是指回鍋員工,離職後又再度回到老東家任職。不過有些雇主可能會覺得讓這些員工風光回來,會對從沒離開過的員工造成不良示範,而回鍋員工也須思考,當初想離職的主因是否還存在,不然很容易再陷入不滿的迴圈中。
<文章摘要自今周刊>
1 comment
Hey people!!!!!
Good mood and good luck to everyone!!!!!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