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 元氣網
如何判斷燒燙傷的深度及面積
依照燒燙傷嚴重程度分為一度、淺二度、深二度、三度等。
日常生活最常見的莫過於一度燒燙傷,如誤觸熱鍋或曬傷等,皮膚表層會出現紅、腫等現象;
淺二度燒燙傷通常是表皮層及真皮表層都受傷,會發紅、產生水泡,會留下些許明顯疤痕;
深二度燒燙傷則因傷及表皮層及真皮深層,且會有明顯的疤痕;
三度燒燙傷因連皮下組織都一併受傷,外觀會呈現黑或白的痂皮,甚至可能造成關節功能障礙。
把握「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」急救原則
疤痕的產生與嚴重度,通常會受到燒燙傷第一時間的處置影響,因此若不幸發生燒燙傷的情況,第一時間應進行「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」的步驟。
「沖」是迅速使用介於10-20度間的流水沖、浸泡傷口處,降低熱傷害造成疼痛;若山上沒有急速降溫的冰水,可以使用高山瓦斯罐的低溫氣體幫忙 (記得要先用布裹住)。
「脫」是待受傷部分浸濕後,小心翼翼剪去衣物,千萬不可硬扯,避免水泡破裂,造成肌膚傷害;
「泡」是將傷口浸泡在水中15-30分鐘,以減緩疼痛;
「蓋」利用乾淨的布覆蓋患部,避免傷口細菌感染或失溫;
「送」立即將兒童送至鄰近具有燒燙傷中心或整形外科的醫療院所,對於後續的治療、美觀才會有較完整的醫療照護。不過這點在山上無法做到。
敷料這樣選 預後效果佳
針對小面積的燒燙傷處置,陳建良醫師建議,若是一度輕微的燒燙傷,可使用抗生素藥膏或蘆薈膠,減少發炎機率;
若是產生水泡的淺二度,則應以消毒過的器具戳破,並維持皮膚完整性,接著以水凝膠、海藻膠、藻酸鈣等敷料,讓傷口保持濕潤,使用適當的敷料進行傷口照護,才能好得更快;
而深二度及三度燒燙傷,多需要進行清創、植皮,將功能障礙及疤痕等後遺症減至最小,所以會以藥膏為主。
此外,在傷口癒合過程中,一開始滲出液較多,所以應選擇吸水力較強質地敷料,換藥次數則依滲出液多寡進行更換,受傷的前三日,最好一日更換二次,隨著傷口復原狀況遞減更換敷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