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翅蟲是什麼?
資料來源: 亞東醫院網站
隱翅蟲是一種小型昆蟲,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,春至夏季常出沒,爬行速度快也會飛,具趨光性。台灣常見品種為褐毒隱翅蟲,體長約一公分,寬約○‧二公分,胸部是鐵青色,腹部是黑黃色相間的環紋。
此蟲喜好棲息在草叢或樹林中,所以受害者以山區、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;近來由於都市綠化的結果,都會地區的病例亦不在少數,再加上體型小,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。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,侵害人體;夏夜中在公園約會的情侶及野外活動的民眾也都是高危險群。侵害之部位主要以沒有衣物遮蔽的曝露部位為主。
隱翅蟲厲害的地方並非在螫人,而是其蟲體內所含之刺激性毒素「隱翅蟲素」,附著皮膚後會產生緩慢痊癒的壞死性紅斑。
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,就會從關節腔中分泌出體液(富含隱翅蟲素),而引起皮膚病變,造成線狀的病灶;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,則會造成毒液大量濺出,形成糜爛的局面,這時若患者之手指沾到毒液,再去碰觸到的皮膚,會有如同抹果醬一般,將毒液散佈開來而造成大片糜爛的病灶。
隱翅蟲皮膚炎通常是在早上醒來才突然發覺的急性接觸性皮膚炎。患者常覺得莫名其妙、百思不得其解。甚至民間常認為這是「長腳蜘蛛撒尿」的結果。臨床上病灶一開始呈現線狀、斑片狀或混合型的浮腫性紅斑,有灼熱及刺痛感,在二十四小時左右開始出現水泡、膿泡及潰爛的變化;如果有適當的處置,病灶可在三至四天後乾涸,並在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癒,但可能會有一至二個月的色素沉著反應。在處理上應先以清水溫和地沖洗病灶,以乾淨的紙巾或毛巾壓乾病灶後,迅速就醫為宜,切勿病急亂投醫或迷信偏方。
隱翅蟲的護理和預防
護理工作
- 按時服用口服藥以減輕疼痛及搔癢感。
- 小心不要刻意弄破水泡,應遵造醫師指示塗抹藥膏,並以紗布覆蓋以避免繼發性細菌感染,一日至少兩次換藥。
- 沐浴時不須使用肥皂,以清水沖洗即可,沐浴後立即換藥。
- 不可搔抓,以免加重發炎造成色素沉著。
預防工作
- 就寢時不要開燈火。
- 使用蚊帳避免隱翅蟲飛入。
- 看到隱翅蟲不要用手打死,以免接觸到大量蟲液。
- 萬一沾到蟲液,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。